博客
关于我
冒泡排序
阅读量:59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12

本文共 124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
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,通过反复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,最终实现数组的有序。其核心思想是:较大的元素会逐渐“冒”到数组的上方,而较小的元素则会沉到底层。

冒泡排序的实现

冒泡排序的实现步骤如下:

  • 初始化:读取输入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组中。
  • 比较与交换: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,逐个比较当前元素与前一个元素的大小。如果当前元素大于前一个元素,则交换它们的位置。
  • 重复上述步骤: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数组中没有再有元素需要交换位置为止。
  • 以下是用C++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的代码示例:

    #include 
   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main() { int n; cin >> n; int a[10000];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cin >> a[i]; }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for(int j = 1; j <= i; j++) { if(a[j] > a[j-1]) { int temp = a[j]; a[j] = a[j-1]; a[j-1] = temp; } } } return 0;}

    冒泡排序的优化

    为了提高冒泡排序的效率,可以在排序过程中记录交换次数。每次交换次数减少,说明数组已经接近有序状态。以下是优化后的代码:

    #include 
    using namespace std;int main() { int n; cin >> n; int a[10000];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cin >> a[i]; } int swapCount = 0; for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{ for(int j = 1; j <= i; j++) { if(a[j] > a[j-1]) { int temp = a[j]; a[j] = a[j-1]; a[j-1] = temp; swapCount++; } } } cout << "总共进行了" << swapCount << "次交换" << endl; return 0;}

    总结

    冒泡排序通过反复比较和交换相邻元素,逐步将数组排序完成。虽然其时间复杂度为O(n²),但在实际应用中,通过优化,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排序过程和性能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owjxz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解决RHEL6 vncserver 启动 could not open default font 'fixed'错误.
    查看>>
    微信JS-SDK DEMO页面和示例代码
    查看>>
    GridView自定义删除操作
    查看>>
    一张图搞定RPC框架核心原理
    查看>>
    Scala中的包
    查看>>
    他来了他来了,他带着云栖大会的免费门票走来了
    查看>>
    获取linux 主机cpu类型
    查看>>
    Android Studio updating indices 一直刷新和闪烁
    查看>>
    pwntools编写技巧
    查看>>
    How2Heap笔记(三)
    查看>>
    小程序提交新数据后如何返回上一页并刷新数据?
    查看>>
    qt c++实现的ai贪吃蛇吃满屏幕,超详细!(二)ai的具体实现
    查看>>
    linux 查看log日志相关命令
    查看>>
    div 实现光标悬停变成手型
    查看>>
    layer.confirm 无效
    查看>>
    Java 回调机制
    查看>>
    7、回归和特征选择
    查看>>
    测试tensorflow是否安装成功 出现 SyntaxError: invalid syntax的错误
    查看>>
    pycharm使用(新建工程、字体修改、调试)
    查看>>
    什么是Numpy、Numpy教程
    查看>>